Saturday, September 24, 2005

评图论图的ABC规则[转帖]

[from: http://forums.nphoto.net/showthread.php?s=92aed07ce805dfe0ddf9e0fab685da57&threadid=58557 ]
先转贴这篇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当你评论一幅作品时,你是在花时间帮助另外一个摄影师。
你的意见不是废话。你到这里来是指出该作品的优点和缺点的。一幅完美的作品属于凤毛麟角。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存在优秀的作品。
看到一幅作品的第一眼时,注意体会一下你的注意力落到画面的那个角落。这需要一些训练。非常值得训练训练。同时问自己几个问题:
1.吸引我的第一注意力的,是不是照片的主体?
2. 吸引我眼神的是什么?
3.我的眼睛下一步要看什么?为什么?
4.主体聚焦和曝光正确吗?如果不是,有没有理由要虚焦,在这幅照片里这样做是否有必要?
5. 背景聚焦清楚吗?曝光正确吗?如果没有,对这幅作品时有利还是不利?
6. 主体和背景的颜色看上去自然吗?如果不自然,对照片有利还是不利?
7. 照片看上去很平还是有些(景)深度?真实吗?不真实的话,对照片有利还是不利?
8. 主体在照片中的位置是不是特别吸引人,或者这样构图分散了你的注意力?总的来说,这样构图对照片有什么样的影响?
9. 图片所要表达的或是要冲击的表现出来了吗?
10. 照片剪裁的宽些或者紧些有没有帮助?拍摄角度不同会不会有帮助?
11.你的评论能否给原作者一些特别的反馈,帮助他提高作品质量?

重要的是要注意评论的策略,不要冒犯作者。原因非常简单:你是在对别人的时间,花费的精力和努力以及所要表达的内容作评论。因此,作评论的法则是:不要因为发泄自己的情绪而淡化了你的意见和建议。你的意见和建议同样是你自己的时间,精力和努力达成的。与摄影师所付出那部分没有差别。如果摄影师是到这里来学习提高的,他不会把你的意见和建议当作是对他个人的攻击,相反,他们会把你的意见和建议当作是经验的学习,是用来提高自己新作水平的经验。
-------------------------------------------
此文是转帖的转帖,在此向那位不知名的作者致以谢意!

Wednesday, September 14, 2005

Montreal Media

Montreal has a large and well developed communications system, including several English and French language television stations, newspapers, radio stations, and magazines.

TV

CFCF (CTV, English)
CBMT (CBC, English)
CJNT (CH, English)
CKMI (Global, English), officially licensed to Quebec City, but operations and studios are in Montreal
CFTM (TVA, French)
CFJP (TQS, French)
CBFT (SRC, French)
CIVM (Télé-Québec, French)
CFTU (Canal Savoir, French) owned by Université de Montréal


报纸

Montreal Gazette (English)
La Presse (French)
Le Journal de Montreal (French)
Le Devoir (French)
Bharat Times (English)
Golos Obszhini (Russian)
Matin (French)
Messager Verdun (French)
Monitor (English)
Montreal Community Contact (English)
Quebecois Libre (French)
Voix Populaire (French)
BHMA (Greek)
免费英文报(如gazette 、hour、mirror)
免费法文报(如metro、ici、voir)
免费中文报纸(蒙城华人报,新视界)

Radio
Band Frequency Callsign Station name Language
FM 88.5 MHz CBME CBC Radio One English
FM 89.3 MHz CISM CISM French
FM 90.3 MHZ CKUT CKUT English
FM 91.3 MHz CIRA Radio Ville-Marie French
FM 91.9 MHz CKLX Couleur Jazz French
FM 92.5 MHz CFQR Q92 English
FM 93.5 MHz CBM CBC Radio Two English
FM 94.3 MHz CKMF Radio-énergie French
FM 95.1 MHz CBF Radio-Canada, Première Cha?ne French
FM 95.9 MHz CJFM MIX 96 English
FM 96.9 MHz CKOI CKOI FM French
FM 97.7 MHz CHOM The Spirit Of Rock English
FM 98.5 MHz CKOO 98,5 FM French
FM 99.5 MHz CJPX Radio classique French
FM 100.7 MHz CBFX Radio-Canada, Espace Musique French
FM 101.5 MHz CIBL La Radio Libre! French
FM 102.3 MHz CINQ Radio Centre-Ville Multiple
FM 105.7 MHz CFGL Rythme FM French
FM 107.3 MHz CITE Cité Rock Détente French
AM 690 kHz CINF Info 690 French
AM 730 kHz CKAC CKAC French
AM 800 kHz CJAD CJAD English
AM 940 kHz CINW 940 News English
AM 990 kHz CKGM Team English
AM 1040 kHz CJMS CJMS French
AM 1280 kHz CFMB CFMB English
AM 1570 kHz CFAV Radio Nostalgie French
AM 1610 kHz CPAM Radio Union French

网络电视

网络广播

相关链接:

魁省收音机频率列表http://www.cbc.ca/frequency/frequency_qb.html http://www.radio-canada.ca/
Radio Canada International - 提供华语及英语节目,含新闻与语文教学。http://www.rcinet.ca/
华侨时报 - 报导魁北克省及满地可市新闻。http://www.chinesepress.com/


Tuesday, September 06, 2005

SONY DSC-F828

4色CCD
采用了最新配置的4色滤光超级HAD CCD,使用了改进的Sony色彩技术,可以获得极好的色彩准确度和层次;世界首款使用4色滤光CCD的民用数码相机将带来更加接近人眼视觉效果的色彩还原。

800万超高像素
CCD使用了800万有效像素,能够达到3,264 x 2,448像素,可以进行A3尺寸的印刷品质打印。

卡尔.蔡司 Vario Sonnar T* 镜头
使用了7倍光学变焦(相当于35mm焦距范围在28mm-200mm)的可旋转的镜头(向上70度,向下30度)。大光圈设计F2.0-F2.8,使配备的镜头也是在数码相机市场中最明亮的,7片可变光圈。近拍自动对焦的范围在20mm到600mm,双环设计可提供手动变焦和手动对焦。专门设计的Vario-Sonnar T*镜头在折射率方面与传统镜头技术相比减少了约80%,从而能够提供高质自然的画面

真实影像处理器
真实影像处理器能够提供更为准确的画面还原,同时处理速度更快,开机启动时间仅为1.0秒,连拍速度更快(7张连拍,间隔时间约0.4秒),实现了 MPEG Movie VX Fine技术,也可以无间断的录制VGA分辨率,30fps的影片,影片的长度仅取决于记忆棒的容量。通过高效电量控制,更能省电30%,延长了拍摄时间。

灵活的操作性
外观符合人体工程学的黑色机身设计结合手握式把手,可轻易调控手动和自动模式。F828的智能热靴、放反射LCD显示屏和23.5万高像素电子取景器一定深受专业摄影师的喜爱。

直接打印
结合PictBridge技术,可以通过高速USB2.0直接连接打印机而无需连接电脑。

双记忆体插槽
同时拥有双记忆体插槽,不仅能够使用Memory Stick ,同时也可使用CF卡(Type I/II (兼容MicroDrive))。图像可被保存为根据专业摄影要求的无压缩的RAW格式,这样可以保证更快的处理速度和拍摄速度。
  1. 可重复充电智慧型锂离子电池NP-FM50一个
  2. 交流电转换器AC-L15一个
  3. 视频连接线一根
  4. USB连接线一根
  5. 电源转接头一个
  6. 肩带一根
  7. 镜头盖一个
  8. 镜盖绳一根
  9. 遮光罩一个
  10. CD-ROM两张(附送软件影像处理软件 PIXELA Image Mixer 1.5版本for Sony + Image Transfer + USB驱动程式软件,RAW 格式应用软件1.0版本)

Saturday, September 03, 2005

关于F717的缺陷和克服

IT168 2004-03-03 11:49
IT168 特稿】今天小编在论坛中看到这篇帖子后马上进行了编辑,我相信这篇文章一定能给已经拥有索尼F717的朋友们帮助。
1、LCD
它的12.3万像素LCD Monitor 显示屏是我所见过的众多数码相机中效果最好的,明亮、鲜艳、清晰,甚至比大部分的数码单镜头反光相机(DSLR)还要好,初上手时一定是欢喜的很,但是说它是“逞强的假面”一点也不冤枉它,很多测试也好、新手也好,往往以它为参考,调节曝光参数。照完了一回放,的确很漂亮,于是幸冲冲地跑回家,急不可待地打开电脑,但一看之下却发现片子上都蒙着一层灰,色彩也不够鲜艳,有的甚至是“虚”的,根本没有照清晰,往往大失所望。几次下来均是如此,便沮丧地认为“SONY F717的色彩不好”、“徒有虚名”,更有性子急的,赶快就把这样的片子登在网上,言曰:“实测不过如此”。
其实,有很大一个因素是SONY F717的LCD显示得太过完美造成的,要记住那块LCD显示屏只是个Monitor(监视器),用来控制构图和一个很大范围内的曝光准确度,如果用它来控制精确的曝光,往往会得到曝光不足的照片,而数码相机的宽容度比彩色负片要小,一旦曝光不准,无论在色彩还是在色调上都会有较大的不足,加之这款相机的特性是:为了保证细节,宁有一点欠曝。于是就会造成了“片子发暗”这种现像。
克服密技:
所以,不要管LCD上是否显示得曝光完美,要正确的利用测光系统拍出准确曝光的照片,养成使用直方图来检查曝光的习惯,这时可能往往在LCD显示屏上会有些“亮”,颜色有点“发白”。正确的选择18%灰色物体做为参照物来测光很重要,青砖、不反光的水泥地等都是很好的参照物,当然,如果有条件用一块灰板测光就更好了。
曝光准确的片子是基础,这时的色彩虽然鲜艳,但仍然可能有种“不通透”的感觉,这是由于为了尽可能保存细节的特性造成的,要想把这款机器发挥出更高的水平,后期处理是“锦上添花”之举,比较简单的方法是用PHOTOSHOP,在菜单中选择“自动色阶、自动对比度、自动颜色”,片子就会立刻明亮、鲜活起来。如果对电脑或Photoshop比较熟悉,使用手动色阶、手动饱和度来调节就更好了,以我为例,对比度+9,亮度-2,在人像时增加红色与蓝色的饱和度+5,在风景照时提高黄色、绿色的饱合度+10,如果不是拍蓝天,蓝色和青色容易溢出,不宜提高过多。这样就差不多了
2、躁点问题
SONY F717的噪点是个很有争议的问题,一方面,一部分人认为F717的噪点不可原谅的多,贴出照片言之凿凿,片子上甚至有大块的色斑。另一部分人却认为F717的噪点控制极好,这纯属污蔑。其实这也不是空穴来风,在有些情况下,尤其是在极度欠曝的片子里,或是光线差别很大时照片中暗的部分,的确噪点不小。      正如以前所说,任何一部数码相机都不可避免的会有噪音的问题,作为CCD比较小的消费极数码相机更是如此,F717在光线正常时噪点控制很好,但是如果一张欠曝的照片通过色阶的调整变为正常时,这种情况就会出现了。但是需要肯定的是:F717热噪音很小,即使连续开机一个小时,机身依旧“凉爽”,这和我用过的某些名牌DC相比要好很多,温度控制得好,热噪音自然就会很小。
克服密技:
所以,如果想要避免这种情况发生,要记得切不可过度欠曝,通常简单的办法是在每张正确测光的片子加+0.3EV的曝光量,虽然会损失很小的一部分高光部分的细节,但在日后的照片调节上会省力很多,即使不做任何调节,噪点也是极少的,完全可以直接使用。 当然,如果想要得到更加出色的照片,在使用Neatimage专业去噪软件之后,同DSLR一样极别的噪音控制效果也是可以做得到。在Neatimage中简单的两步操作后,噪点全无,但有利就有弊,在去除噪音的同时,很细小的细节也随之消失了,必竟这和数万元的数码单反还是有着本质的差别,这时就需要在Photoshop中制作两个图层,将经过降噪的图片覆盖在原图上,再把需要留下细节的部分用橡皮工具擦出来,通过调节橡皮工具的透明度和力度,我们就会得到一张几乎“完美”的数码照片。
注:Neatimage是个共享软件,在网上即可找到下载,Neatimage 3.0更可以做为Photoshop的插件,模拟成一个滤镜来使用。
3、防抖
SONYF717没有防手抖的装置,尽管有这种装置的数码相机比717目前的售价要高不少,但是每个用家(尤其是新手)都希望有这种功能,如何能在比较暗的地方拍到清晰的照片呢?
克服密技:
在光线比较暗的地方,相机的快门速度相对较慢,手持拍出来的照片就会不清晰,当然,解决这个问题的最根本的办法是:用三脚架!即使是拥有防手抖的装置的相机也只是在一定程度上保持清晰。 有很多时候没有时间或条件使用三脚架拍摄,比如突发事件或不容许用脚架,这时我们可以:
1.使用最大光圈或自动ISO,SONY717的自动ISO功能相当强大,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使用自动ISO可以保持在1/30秒的速度拍摄,这样,即使是晚上的小街,也可以手持拍摄清晰。
2.用背带棒在手上或靠在别的物体上拍摄,这点对于所有的相机都适用。
3.对于新手或技术不高的人来说,在不能保证拍清晰的光线下,使用快门优先模式或闪光灯。定义好自已能够持稳的快门速度,或者干脆使用闪灯,才可以保证照片清晰
4、近视
其实SONY F717的五倍光学变焦,覆盖了相当于35mm相机中38mm-190mm这一段的焦距范围,再加上10倍数码变焦,并不算短,但是和新出的一些可达7倍、甚至12倍光学变焦的消费极数码相机相比,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
经常使用单反相机的影友一般都知道,太大范围变焦镜头的成像质量总会有或多或少的下降,但做为一个普通数码相机消费者来说,总是希望变焦比能更大一些,广角更广些,长焦更远些,防抖技术更高些,这方面F717的确是个弱项,尤其在广角方面更是如此。
克服密技:
717在成像质量上是一流的,甚至在我使用数码单反相机后仍然这么认为,这要归功于它那卡尔.蔡斯镜头,但广角端的不足在风景摄影时比较明显,如果认为十分需要可选择加装增距镜、广角镜的办法。
在使用 0.5倍广角镜或是1.5倍增距镜后,SONY717也可达到10多倍的变焦,但是由于是后接的镜头,就不如一个镜头好用,有的广角镜在接上后不可再变焦,有的则成像质量大幅度下降,边缘色散严重。我曾用过佳能、肯高、天马、索尼4种牌子的广角镜,成像最好的还是SONY原产的0.7倍广角镜,边缘色散极少,没有黑角,价格在900元左右。国产的天马价格适中,成像效果略差,其它两款比较差不再做推荐。
如同在单反相机中,定焦镜头比变焦镜头成像效果好一样,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加装什么样的外接镜头,都会对成像效果有影响,如果不是很需要,或是很注重照片质量,不应加装什么增大变焦比的配件。
此文由论坛网友笛威辛亢提供,感谢您对我们论坛的支持。另外也谢谢其他一直支持我们数码影人论坛的朋友。

Friday, September 02, 2005

网友使用索尼F-717全面评价

作者:Jack Wang(www.sy916.net网站) [03-12-4 10:29]

1. 外型的设计非常优秀。
尽管F-717的造型相当前卫,有创造性,但这种L型的可旋转镜头机身非常合理,适合持握,拍摄时右手握紧尺寸很大的手柄,左手托住又粗又长的镜头筒,把相机把持得非常稳固,不会在按下快门钮时引起机身的晃动。


不过,这种档次较高的相机也不可能用单手操作,这也不是坏事。机身的外壳与镜头筒都是用镁铝合金制造的,相当坚固耐用,但从它比较轻浮的金属白色看上去,你还真地以为它们只是时髦的塑料电镀呢!所有的操作开关和按钮都相当顺手,虽然复杂了一点儿,但熟悉以后很快就会操控自如。与低档数码相机一样的十字控制键盘有些不够专业,还有点儿松动,在左右之间的中位不够明显,定位不准,它不仅可以向四个方向按动,而且可以按下中心区,使之平下,但这个位置较难掌握,很容易按成其他四个方向的效果。我很难想象经过数年以后,它还能不能继续使用。光圈与快门的调节都靠旋转调节轮,它非常类似于带滚轮鼠标的滚轮,即可以旋转,又可以向下按动,一轮多用。这种调节方式还是简练方便的,即可以调光圈,又可以调快门,我只是猜想它的寿命会有多长?

2. 机背的LCD显示屏效果出色,图像清晰艳丽,亮度也不错,视角不太大,众所周知,SONY在LCD的研制方面成绩并不突出。如果说用LCD取景感觉舒适的话,那么它的EVF电子取景器的效果可就比较黯淡了。首先,从取景窗看到的取景图像尺寸较小,上面的字迹和图像都太小,没有LCD清晰。尤其在手动调焦时,尽管相机会自动把图像放大1倍,但你还是很难分辨出焦点是否调整精确!用惯了35mm单反相机的朋友早已熟悉了裂像器与微菱镜的锐利效果,使用起717来就更觉得别扭。另外,有散光眼的用户使用该机还必须在它的取景窗上安装一块散光镜来校正视差,以方便调焦。我发现,在大多数情况下,用LCD调焦取景还是相当方便的,尽管这不太专业。

717的可旋转镜头设计能让你像使用早期的单反机一样从上方向下取景,感觉很自然。但SONY的设计也有个糟糕的问题,它的LCD屏是突出于机身表面的,离握手太近,太容易印上指纹!用什么办法才能保护这个珍贵的LCD屏我也没有想出太好的主意,比如用一片透明度很高的塑性薄膜贴在LCD上就很不错,但是这种薄膜很难得;如果用一块1mm以下的光学玻璃覆盖在LCD上,那就产生了两个问题。第一,要是两个玻璃表面与LCD表面相接触,日子久了会在LCD上留下痕迹,难以去除;第二,玻璃必须靠什么办法固定在它的位置上。这就需要一个很薄的垫圈和双面不干胶带,做起来还是相当困难的。但LCD必须要加防护,这是我的看法。说到缺点的话,该机的电子取景系统自然也会存在一些时间延迟。尽管这个延迟可能只有0.2s,但如果你使用长焦端来摄影,手的晃动会很厉害,屏幕中的影像会一格一格的蹦,看上去远不如光学单反取景器的连续图像那么自然,大概这也是专业单反机与消费及单反机的重样区别之一吧!

3. 该机的自动调焦系统在长焦端会变得迟钝,来回几次也不能对准焦距。而且由于对焦系统总是连续地工作,使电池大量消耗,在镜头筒的下部还会发热,我想可能是调焦电机的热量。该机的手动对焦实际上也是电动工作,只不过它是靠手动调节镜头环,再控制电动机工作罢了。实际的手动对焦距离会随镜头焦距的变化而大幅度变化。例如,在38mm焦距时,最近可聚焦的距离是20mm;但如果把镜头调整到190mm焦距,则它的最近可聚焦距离就会变成900mm。所以,在手动聚焦情况下,并没有什么微距模式,而是完全直通的调节。在自动调焦的情况下,最近的可聚焦距离会变为500mm~900mm,再近的话就得打微距模式,使之变为20mm~900mm。对于这个微距我还是不能满意,因为在长焦端的物象大小与短焦端一样,使你在做微距摄影时不能够使用长焦端来突出景深效果,减小透视畸变或取得更大的物象。经过一些试拍后,我发现用广角端拍微距的效果较差,象场会出现桶形畸变,透视变形也较大,远没有使用长焦端的效果自然,可是在该机上,你不可能用190mm在近距离聚焦。这个设计也显示出SONY不够专业的设计思想。

此外还有一个很气人的问题,该机的调焦与变焦都是一次性的,一旦你关闭电源,二者就都退回到原位,也就是38mm广角端焦距和无穷远聚焦点。实际上,我们使用广角是出于无奈,为了把较宽广的背景纳入画面。广角的畸变太严重,透视夸张,对于最多的人像拍摄常常会丑化对象。所以,我们使用最多的焦段总在45~105mm之间。但717每次开启电源你都不得不重新变焦,重新聚焦,手续麻烦,无功耗电,也缩短了机器寿命,不知为何。比如你正在作一个专题摄影,已经调好了焦长和焦点,忙于布景期间,相机会自动关闭,等到你要实拍,再打开相机时,镜头全跑了,必须重调,而717的手动调焦显示不明晰,你很难看清聚焦的精确点,调焦距离数字又一闪即逝,调一次颇费气力。我真想自己把它的镜头机构Modify一翻,彻底拆除它的电动变焦和自动调焦装置,而改为简单可靠,操作精确,又能记忆位置的手动调整。实际上镜头的调整动作与主机的摄影关系不大,即便废除这两种自动功能也不会影响到摄影工作,我想我一定能办到!

4. 关于CCD的制造缺陷与噪音一直是我最担心的问题。过去看过一位网友写的关于F707的文章,主要抱怨的就是噪音,说F707的噪音过分明显,简直达到了不能忍耐的程度,而F717使用的CCD与F707一样,也是SuperHad 500万,实际的情形会有好转吗?关于F717的文章有很多,但其他的文章都没有特别提及717的CCD噪音大,或比别家品牌的CCD噪音明显。传说中Canon G3与S45和Nikon的所有数码机的CCD噪音都很小,控制良好,弄得我一头雾水,不知到底哪家好,好到什么程度。经过对717的测试,我发现它的CCD噪音并不象某人说得那样严重,也不会好过被盛赞的Canon G3。在1/30s速度,F2.0光圈下,拍摄一张黑片,然后用DeadPixelTester软件测试,没有发现坏点,但有噪音,如果将噪音阈值设在5,连一个噪音点也没有,如果设在4就会有62个噪音,再设小的数值时,噪音还会大量增多。我发现,所有的噪音值都在1~5之间,没有超过5的。试将ISO值调在ISO200, ISO400, 和ISO800,在200时噪音增加很少,在400时噪音增多,幅值增高到30,在800时噪音大增,幅值达到40,可见,高的感光度带来的噪音影响真是太严重了!从这方面来看,SONY没有象Canon那样,设计ISO50的低感光度,真是莫大的遗憾!充分体现了非专业相机厂家在设计理念上的缺欠。

5. 关于记忆体,原机配带的2MB记忆棒如同鸡肋,并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而只是让你测试一下机器而已。据测试,每一张2560*1920分辨率的JPEG图像,在"Fine"模式下的尺寸大约为2MB多一点儿,一张同样分辨率的TIFF图像就要有22MB(同时包括一张JPEG图像),这样,32MB的记忆棒只能最多存储12张(实际可能在14张,但说明书中称仅12张)JPEG图像,或1张TIFF图像。如果你是一名业余摄影爱好者,对每一张照片都严格要求,那么你可能不会接受JPEG而只用TIFF文件。这时你就得购买一块1GB的Pro记忆棒,它可以存储54张TIFF图像,基本可以应付一天旅游的工作量。如果你只拍JPEG图像,32MB记忆体能存入12张图像,不能应付旅游,只能应付平日里的专题摄影。实际上,在可能的情况下,还是尽量使用TIFF格式为佳,只有在记忆体不足的情况下或随便拍些纪念照的情况下,才不得已使用JPEG格式。而SONY的设计显然把JPEG作为主要格式,又显示出设计者的业余风格。我认为,实际的拍摄不可能总是使用TIFF。一个原因是TIFF的操作速度太慢,摄影间隔太长,使用起来不太方便;另一个原因是我们拍摄的绝佳镜头并非很多,要想作为作品的镜头才有必要拍成TIFF的,一般用JPEG也足够了。众所周知,SONY的记忆棒价格吓人!1GB的棒可能又值一架相机。因此较好的解决办法还是选购一个"记忆罐"。这种东西是专为数码相机而开发的产品。它由一个壳体,一个笔记本硬盘和一套接口电路,一块锂电池构成,把数码相机的记忆卡插入接口,就能拷贝出卡中的图像文件。充一次电能使用足够长的时间,容量有20GB, 40GB, 80GB不等,20GB的价格目前是1700¥。有了这样的记忆罐,就是一个月的旅游摄影也能很好地应付了,省下很多资金可另作它用。但我不知到能否直接利用USB接口来传送图像到记忆罐,而不需把记忆棒从相机上取下,再插入记忆罐,据销售人员讲是可以的。虽然有了记忆罐,32MB的记忆棒还是太小,我看最好还是买一个256MB的棒,以免不得不经常下载图像到罐中,耽误了摄影时机。

6. 关于相机的功能,SONY的设计还是自动化程度太高,许多因素你还是不能自己调整。象降噪,它会在低于1/25s的快门下自动开启,不能人为关闭。数码变焦的开关也非常麻烦,不能方便地操作,闪光灯的控制也全是自动的等等。它的全息激光对焦技术堪称一绝,能在全黑的场景中打出激光点阵,实现快速对焦。另外它的夜景模式的确可以拍摄红外线照片!靠镜头上安装的两个红外线发射二极管发出的射线,照亮一个不大的圆形亮场,拍摄的图像呈绿色。可见717中带有红外滤镜,CCD也能够感受红外线。这种功能只在特殊的场合才会有用,比如在夜里偷拍,我想要是自制一个功率强大的红外线灯的话,717的红外功能就更出色了,完全可以拍出正常的画幅而不是圆形的,亮度也可以大大加强。但传说中的人体红外线摄影纯属色迷之作,就算717可以接受微弱的人体红外线,但我想那也需要很长的曝光时间才能照出不可能清晰的裸体照片,所以除非拍摄梦中女神是不可能像普通照相那样拍出裸体的!但这个功能不排除摄取一些高热的,能发出强烈红外线的物体,象火炉,暖气,电视遥控器灯,飞机喷嘴等等。

7. 画质始终是摄影爱好者最关心的问题,对我也一样。717的图像清晰度很高,在光线充足,感光度设定在ISO100处,它的噪音绝不比其他相机更大,所以画面是很干净的。细节的分辨率也决不会低于Canon G5!而且画面的调子比Canon硬一点儿,明晰一点儿,有欧洲风格。在色彩还原方面,717已经完全改变了707的过分浓艳的业余风格,变得更接近自然,过度更圆滑,接近模拟摄影。这个进步令人欣喜,其图像给后期Photoshop处理留下了更大的空间。一切完美的画质都来源于717这只大口径的蔡斯镜头,它的成像风格总与日本的东方风格不一样,显得更明晰,清晰度很高。让我不满意的只有其最小光圈,不能达到F11,只有F8。要想在长焦端取得太大的景深是不可能了!

8. 717的测光系统效果很棒。我最重视的中心单点测光在717上的面积真地足够小,大约只有1mm。稍微偏离中心点,测光数据都会发生变化,这让我欣喜万分,真正精确的测光还得借助于点测结合AE锁。至于多区测光和中央重点平均测光,我并不太关心。自动调焦也一样,我根本就认为没有必要设计多种调焦区域,只要具备中心点调焦也就足够了,结合半按快门扭锁定调焦,然后重新构图,任何场景都可以拍得很好。虽然717的中央区调焦框的面积并不是太小,但我还是坚持只用中央调焦。对于搞传统的摄影爱好者来说,数码相机有一个最大的优势,它的曝光组合的最终效果会直接反映在屏幕上!这样,你就可以直观地看到画面的曝光是否正常,有没有曝光不足,或过渡?也更适合人为地以曝光不足或过渡来创造特殊效果的画面。如此看来,早年在专业胶片相机上的括弧曝光设计在此就没有用场了。

9. 关于电池的问题我也是非常关注的。大家都认识了Minolta数码相机的耗电量,为之冠以"电老虎"的"美称",那么717又怎么样呢?把一块充分放电的SONY FM50锂电池充满电大约需要150min。电池充满以后充电指示灯也熄灭了。打开相机后,如果相机处于摄影模式,LCD上会显示226min的电池寿命;如果它处于浏览模式,电量显示会变为512min。可见摄影模式的耗电量会比浏览模式大一倍。经过测试表明,这个显示的电池使用时间并不准确,它似乎并非计算的实际电池流出的电流,而只是按照电池的端电压折算的时间。如果是计算实际电流消耗的话,刚充好电的电池还没有开始供电,不可能被累计输出电流。这个电池寿命我觉得还是很不错的,足可以应付一天的摄影了,如果出远门的话,当然还是被用一块SONY FM50电池好,以防万一。我有更经济的办法来解决备用电池,见我以后的文章吧!717的主要耗电会集中在自动调焦系统上。只要相机打开,镜头就会不停地自动调焦,电机总在运行,大大缩短了电池寿命,也影响了调焦电机的工作寿命。因此我一般总是把调焦模式放在手动上,只在需要时才通过手动调焦或拨动开关到自动调焦模式。另外,相机临时不用时,也应该关掉其电源,以节省电池,好在717的开机速度很快,不会影响拍摄。

717完全使用手册 (fwd)

[from:http://photo.poco.cn/clubBBS/]
近日在论坛上见到有关sony717的一篇文章,实用性很强,有见于色吧里717不着实少,特贴出来与大家共享。原文如下:

一、717的设置

1、锐度设定
使用717的朋友感觉它的锐度比707要差一些,笔者也有同感,但这个改动究竟是让画面更接近真实一点还是完全的败笔,前时间在各大数码论坛上争得热火朝天。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实际上我们通过对717菜单里的锐度设置(菜单里显示的选项是“清晰度”设置)进行调整之后就可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我们做个对比实验,就知道此项菜单不同设置的区别了,见附图一。图一是锐度+2与-2的对比,可以看出,在增加锐度时是以加暗部噪点为代价的,而降低锐度则使图片更柔和、更干净。我建议在拍摄风景时可以用+1或+2,拍摄人像、夜景或阴影较多的画面时可用-1或-2。(补:增加锐度实际上会在物体边缘增加了一条白边,是不可逆转的,把加锐留到后期PS,会保留更多细节和后期操作空间)

2、影像尺寸与压缩品质设定
影像尺寸是设定拍摄的图片分辩率,由于它最高支持2560X1920,压缩品质分精细和标准两种。很多用户觉得大尺寸太占空间,很少使用,这实在是有点浪费。如果你需要冲印较大的图片、追求较高的画质或觉得5倍变焦不够用时,建议用您用其最高设定。通过最高分辨率拍摄的图片包含的细节最丰富,由于非X3技术的CCD的有效像素都是通过一定的插值方法计算出来的,所以当我们看到717等DC拍出来原片多少看起来有些粗糙,但我们通过后期RESIZE后,其成像质量变得非常优异(同理观看原片最好用显示器支持的最高分辩率,否则冲印大幅图片后会意外发现一些原没发觉的瑕疵)。另外由于717设计上的局限只有5倍变焦,而我们有时在远距离抓拍时有些力不从心,但我们可以后期“变焦”,即以最高分辩率拍下后将需要的区域加以剪裁后,仍然可以得到相当大的图片,这种变换视角的的办法也正是数码变焦的原理,但未经插值运算,成像更干净。当然,如果你拍摄的图片只是为了冲印6寸左右至此一游的纪念照,用1280X960就足够了。至于两档品质设定(占用空间相差近1/2,图二的原图精细品质1.8M,标准只占1.1M),我在17寸的显示器上要放大四倍才能区别其细微差别,用标准模式成像边缘略为虚一点,见附图二、三。因此,除非要冲印大照片,否则标准格式够用了。

3、声音效果设定
717采用的是叶片式快门,本身没有多大的声音,但它在SETUP模式里面提供有3个选项的模仿声音选项A.关,彻底关闭声音提示 B.快门,只保留快门提示音C.开,都响(对焦完毕、存储完毕、打开快门、关闭快门、开关机等都会发出嘀嘀的响声。)默认的音效是全开的,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设定。我特别喜欢对焦完毕后发出的嘀嘀声音,及时提醒你可以按快门了,就象导弹雷达报告锁定了目标一样,嚓嚓的快门声音更有专业单反的感觉。但在很多严肃的场所,比如古典音乐会、话剧演出时,若发出嚓嚓的快门声音是显得极其无理和野蛮的,这时就可选择音效全关(也别忘了把激光辅助对焦关闭)。

4、慎用高感光度ISO
在拍摄环境光线较差时,为了保留现场气氛以及提高快门速度,我们有时会被迫用上高感光度设置ISO200-800,如果你喜欢用自动档(AUTO模式)的话,一但光线变差它也会在你不察觉时自动调高ISO,这样我们在事后却往往发现拍出的照片太差劲了,花花绿绿的全是噪点,即使借助去噪点软件也会损失大量的细节。因此,我们要尽量选择到光线强一点的场所再按下快门,尽量用三角架降低快门速度,允许用闪光的地方可用闪光,能用较低ISO不用高的,尤其尽量不要用ISO800。

二、操作

1、常用变焦环,受益非浅
717有个最大的改进就是将对焦环在自动对焦时设作变焦环用,比W、T两按钮好多用了,可快可慢,真正无级变速,特适合精细构图,尤其是当拍竖构图时,十分好用。由于取景器没有横竖标尺,拍摄风景照、建筑时很容易歪斜,特别是竖拍时,要特别注意。

2、即拍即看
当按下快门按钮后,一直不放手,一闪之间你在电子取景器EVF里呈现的便是刚刚拍下的照片,不用等存盘完毕再别着手再按十字键了。

3、机身与镜头
717长达38-190MM的蔡丝镜头(世界顶级光学品牌),还保持在F2-2.4这样的全程大光圈,这在传统机上如此价格是不敢想象的事情,但它做到了,当然也有个代价是体积较大且重。它的镜头在消费级数码相机中应算是够大、够酷了,在拍摄时由于镜头部分很大较重,所以用液晶屏取景拍摄时不够稳定,还是使用电子取景器EVF,同时左手托住镜头部分右手握机身右端的手柄会更稳些,不易糊片子,这也与长焦单反相机使用方法相符。可上下转动镜头是它的又一亮点,当我们需要较高的视角时如抓拍明星,可以通过举过头顶(或架在较高的三角架上),将机身与镜头扭过一定的角度,我们就可以通过LCD上的画面进行拍摄控制。当然在低视角时也同样适用,如拍摄地面的小花小草、小昆虫时,也可如法炮制。另外还有朋友将扭曲功能发现光大,将机身翻平LCD向上,平握腰间,俯视LCD取景,它就成了偷拍利器,但注意不要用得太频繁了,否则会发生松动。

三、测光与曝光

1、测光
717有三种测光方式,多重测光、中央重点测光、点测光。在拍大面积风景等照片时可使用多重测光,但天空亮度过大时要适当补偿+0.3-1EV。而在拍人物或需要体现重点部位时用中央重点测光(人物和重点部位若不在中央时,可以先置于中央,对焦和测光完毕后,可半按快门不放,再重新构图)。而当光线复杂或很极端如背景全为淡色、深色,以及光源众多的舞台等,则要用上最精确的点测光功能。点测是只对画面中的某一点进行正确曝光而不管画面其它部分,使用它时一定要对准主体的中灰度部份。中灰即18度灰,与普通人的手背皮肤反光相当,当主体人物皮肤过白时则要增加0.7-1EV曝光,否则人物面部曝光不足,当然若能常备一块灰板在曝光位置点测是最准确的。也有人将曝光再过一点0.3-0.7EV左右的,皮肤过曝后少了瑕疵,更细腻、白晰。

2、曝光
要准确曝光最重要的是要擅用直方图,它比A.亚当斯的十区曝光法还要准确,并且它更易掌握。要会准确曝光,首先要准确理解直方图的含义,横座标是256级亮度,左边最黑,越往右越亮;纵座标是像素值,越靠上越像素越多。如大面积堆积在某处,则说明这张图片的亮度大部份在对应某处地亮度范围内。右边有溢出,说明有部份区域超过了DC所能记载的最高亮度范围,面积过多(Y轴过高)则可能过曝了;反之左边溢出,表明部份区域超过了DC所能记载的最低亮度范围。保险的办法是确保两边都不溢出,后期可PS处理,溢出的部份是没有被记录在文件中的,不能再后期PS补救。具体调整的方法则是采用调整曝光补偿,717提供的曝光补偿只有加减2EV,如果还不能调整到理想状态的话,就只有转换到M全手动档,手动调整光圈、快门。
关于后期同“增感”问题。传统相机用家在光线差时会用前期欠曝,后期冲洗增感来解决,对DC则只能在一定范围内使用。因为如果没在256级亮度记录范围之内(直方图左端溢出),再怎么后期PS增亮也是不行的。只有当在256级亮度记录范围之内,即在直方图左端起点以后,才能纹理再现,如果曝光差得不多1、2个EV还可用PS调整色阶等补救,但差得太多,即使强行调整将亮度提高,整个画面也会以显得粗糙不堪,噪点极多,色彩失真。同样,如果曝光过多,画面也会发灰、发白,虽然它可以通过PS纠正一些,但也可能损失高光区细节(直方图右端溢出)和真实色彩。因此曝光准确对于DC也非常重要。

3、白平衡
我们在按下快门之前最好养成一个习惯就是看一下电子取景器内的色彩是否偏色,考虑一下白平衡是否设置正确,是用手动还自动,还是自定义。由于717没有采用JAW无损存储方式,后期调整偏色要麻烦得多。当然,我们还可以通过补色原理来人为设定白平衡偏色,营造一种特别的气氛。如我们在较冷色的光线拍人像时想要增加点暖色调的话,选择多云模式的白平衡会使图片呈现温暖的调子,如同加了一个暖色镜,还是免费的。

4、关于多次曝光、全景
如果你有在高原旅游的经历,你可能会对拍不好那里高反差的风光片苦恼,在你身边也有许多光线反差很强的地方,如舞台、台灯下、夜景等,由于DC和胶卷一样记录的亮度区域是有限的,有个宽容度的问题。我们可以采用传统35MM相机的办法加装中灰度渐变压暗天空等高亮度区域,使其在CCD记录范围内,也可不花一分钱,充分体现数码的优势,采用同张场景分别按亮部和暗部测光、曝光,拍摄两张,再通过后期PS合成。当然多次曝光还可完成许多特效如又有灯光、又有天空和城市轮廓的夜景、清明上河图般的数码全景。717拍摄全景要借助云台能够水平转动的三角架,尽量用畸变少的中焦段,但要注意:曝光要用M档全手动,白平衡不要用自动,要用手动预设或自定义,两张相邻的图片要有一定的重叠区域(大小视选用的焦段,畸变小的焦段可留少些),后期可通过专门的全景软件(Ulead Cool 360、Photovista panorama 和 Panorama Factory均可),要精细一点就用PS手工拼接。不然就会出现拼接后的图片接缝处亮度、色彩不一。

四、快门与对焦

1、1/2000档快门是717相对707的一项有用的改进,但我们在平时确好象很少能看到它的出现。这里有个窍门,只有当选择P程序曝光、A光圈优先模式下(光圈选择大于5.6以上),1/2000档快门才可能现身,但有时是一闪而过。当我们要进行高速抓拍时怎样利用1/2000呢?我们可以设定好需要的光圈,5.6~8之间,点测光模式,A光圈优先模式 ,对准较高亮度的目标(不要过久),当1/2000出现后即按AE_L曝光锁定,这下就可重新对焦构图了,等待精彩的一刹按下快门。

2、F717、707都有个全程自动对焦功能。只要镜头前的画面在改变,它都会自动对焦,在EVF、LCD上显示,而当你按下快门时又要重新对一次,这一设计使对焦的伺服马达不停地工作,耗电不说,并且任何电机都是有寿命的埃在不关机状态下可采用两种方法来避免马达“瞎转悠”,关闭自动对焦,推到手动档,或者罩上镜头盖。但关闭自动对焦,再次拍摄时往往容易忘记拨回自动档,造成对焦不准。笔者推荐第二种,即保护镜头又保护马达,但注意,但由于罩上镜头盖后一片漆黑曝光量极大,开始再次打开镜头盖时,717会逐渐降低曝光量,LCD一片空白,对CCD感应器不利,在强光条件工作进要注意不要让镜头一下对准极亮的目标。
(补:经过最近的摸索,发现一个更好办法:按十字键的左键回放最后张图片,即解决了不断自动对焦的问题,也可让CCD休息一下,对下一张降低CCD热噪点应该有好处,还不会出现罩上镜头盖再取下一片空白的现象,它会自动保留最后一张拍摄参数设置,吐血推荐!)

3、安全快门
当你在拍摄时看到有个小手图案在闪烁时,就是在提醒你,你的快门速度偏慢,请提高或用三角架稳定。手持时低于安全快门速度可能会由于手的轻微抖动导致画面模糊。普通用户拍摄时快门尽量不要低于80。

4、注意合焦提示
由于EVF和LCD都较小,合焦与否看得不是很准确。特别是在拍微距时,往往由于距离过近,超过微距范围,而成虚像。这时我们要注意到EVF上方中间闪烁的绿点,它正是在提醒我们,没有合焦!这时我们便要及时调整直到它变成一动不动的绿点方可。

5、分清快门时滞与AF时滞
经常有朋友说我的707、717时滞太厉害了,抓拍太费劲。这是没弄清分清快门时滞与AF(自动对焦)时滞的概念和区别。他实际说的是总体时滞,即快门时滞加AF时滞。快门时滞是指半按快门后到拍摄完成的时间间隔,717是民用级别的数字相机中快门时滞较快的,不超过 0.1 秒,应该不会对抓拍有明显的影响,主要原因是AF时滞( 即在半按快门到合焦的时间,反映对焦快慢)。相机进行自动对焦(半按住快门按钮)的时间,这段时间变数最多,由于它采用对比度比较确定合焦与否,运算量大,加之它受到主体事物对比度、当前对焦位置、静态还是动态主体等因素的影响,会在0.6秒左右。我们搞清其关系后,就可趋利避害。如抓拍时先事先半按快门对好焦(目标位置固定还可直接将自动对焦转到手动),出现理想的画面即刻按下快门,这时就只有0.1秒的总时滞了。

五、光圈与景深

717拥有2.0的超大光圈特?是在190MM望远端?仍能?持2.4光圈,这不论是在低照度下长距离摄影还是要拍摄虚化背景的浅景深效果,都非常有用。在拍摄人像时,要达到最好的虚化背景效果,最好用长焦190MM+最大光圈2.0;当拍摄风景时要达到最大的景深最清晰的全景,可以用广角38MM+小光圈8.0。或者可直接用情景模式的人像模式和风景模式。夜景拍摄中星光效果可以用8.0的光圈来实现,也可后期用PS实现,只是相对麻烦一点。

六、特殊效果运用

1、黑白摄影
黑白是摄影永恒的主题,我们717的用家也可用数码来拍黑白。我们眼睛直接看到的是色彩斑斓的世界,要想象成只有灰度的黑白两色有些困难,A.亚当斯建议我们透过蓝色的单色玻璃预想拍摄结果,现在我们可借助717的特殊效果?棕褐色效果(将颜色差别除去)来帮助我进行黑白摄影,后期再将图片去色只留下灰度。也可用棕褐色选择布景后回到普通拍摄模式,将去色的工作留给后期PS。

2、负片翻拍
借助717的另一特殊效果?负片(135胶卷)效果,我们可以将717变成一台不错的底片扫描仪。大家以前多少都有些值得与朋友交流的负片,用负片效果观察负片,我们会发现,它在成正片了,颜色还原正常了。观察到保存较好的负片后,可采取翻拍的方法将它拍在DC里,事后拷到电脑稍做加工,正好用来上网与朋友分享

九、微距
微距摄影是717的一大强项,由于其2CM的近摄,使其可拍出令传统专业单反相机都流口水的片子。但微距并不就是说一定要离得近,它的愿意是在胶片上成像比例在于1:1的都称微距。717在广角端微距能力较强,但广角畸变也很厉害,有时太近了还会挡住光线。要注意避免桶形畸变,即尽量不要将目标、竖线置于边缘,能不用广角的尽量不用。微距拍摄要注意的一件事是对机身的振动很敏感,一定要用三角架,还不要让风吹动相机和拍摄对象。

十、附件配置、使用建议

买了相机后,在使用中陆续觉得有添加附件的必要,但对于SONY昂贵的配件哪些有用呢?记忆条至少要再买一条128的,现在360左右(宇赡的不错)。一个电池用三个多小时,有点紧张,能加一个更好,价格350左右。只用来拍纪念照,买一个皮质的枪套,很方便,但喜欢摄影的朋友为了装下更多的附件,还是买个象样的摄影包吧,不贵,一两百的就够了。UV镜对于DC是保护镜头,一定要买的,质量要与蔡司镜头相配,肯高、保谷多层光学镀膜UV是最好的选择,网络上邮购在100元左右,单层镀膜在50元以下,值得一买。
CPL偏振镜是必须的,它能滤云去物体表面的不利反光,让天空变我蓝,风光摄影必备。仍然推荐肯高、保谷,价格在两百多。以三角架是拍夜景、微距等必须的,SONY原产的虽然有带摇控功能,但基本是塑料制品,用不了几天,且贵,还是买个国产泰立633,三百多,价格便宜量又足?几乎全金属的仿曼浮图190,身边色友都在用它。717的广角镜和增倍镜是让大家口水流得较多的配件,因为成像效果、接口的原因,目前只有原厂的HGD0758、HGD1758可推荐,但是价格确实较高,均在三千左右,MHG07A较适中成像不错价格仅出头,但不能变焦。

This page is powered by Blogger. Isn't yours?